心理导语:家长们平时会遇到孩子胡闹的情况,什么事都不让你做,而要自己做,结果是自己也不做,折腾不停。您是通过什么方法对待呢?打骂?劝说?或者可以尝试下忽视的力量。 本文来自如斯
身边故事 内容来自 uwa
有一次,我去朋友家赴宴。席间,朋友刚满4岁的儿子引起了我的兴趣。这个胖嘟嘟的小男孩非常可爱,满脸洋溢着骄傲的稚气——显然,这是一个被许多爱浇灌着长大的孩子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,小男孩不断地爬上桌子,把空盘子拿到地上当轱辘滚着玩。 UWA
姥姥姥爷跟在孩子身后,一会儿好言相劝:“乖乖,咱们不玩盘子了。”一会儿又恶言恐吓:“你再敢玩盘子就不准吃饭!”但孩子“没听见”,继续玩得不亦乐乎。有几次姥爷强行把盘子抢走,孩子一下子就“哇哇”大哭起来,直到姥爷不得不把盘子再次主动递到他的手里才停止哭泣。所有人对他的这种行为都无能为力。 本文来自如斯
朋友突然对我说:“你不是心理专家嘛,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不玩盘子?”我也饶有兴致,想要看看这个孩子的反应。于是,我就出了个主意,让大家按照我的指示做。 内容来自 uwa
席间一共有六个成人:小男孩的爸爸、妈妈、姥姥、姥爷,还有我和夫人。我们六个人突然在一瞬间安静下来,把脑袋凑在一起窃窃私语,谁也不再关注那个孩子在做什么。他仍然滚他的盘子,但是没有人再去搭碴儿。开始,小孩还兴致勃勃地玩着。等过了两三分钟,他开始奇怪为什么没人理他了。于是,他就跑过来拉姥姥的衣襟:“姥姥,你们在干什么呀?”并且一边问,一边攀着凳子想要爬上来看。姥姥告诉他:“我们正在讨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小孩子不可以听。”他一下子着急了,非要上来听不可。姥姥假装想了想,提了个条件——他必须安安静静地听,不能随便动东西。小男孩马上高兴地答应了,并且真的乖乖地坐了下来,这是他在晚饭时第一次安静地坐下来。后来我们又恢复了正常的谈话,也没人专门去关注小男孩做些什么。但令姥姥姥爷奇怪的是,他反而再也没有捣乱,不再到处乱跑或者滚盘子了,而是一直认真地听着,有时还插上几句话,像小大人一样地跟我们聊天。 copyright UWA
看来,忽视其实也是一种力量,它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有空间和余力。 本文来自如斯
方法分析 asthis.net
当孩子不听话,大人的说服、批评、劝阻等方式无效的时候,有时用忽视的方法,进行冷处理能收到意外的效果。这个从小被“宠爱”包围的任性孩子或许是不懂规矩,或许是不愿守规矩。孩子不听老人的劝,是因为已经摸透了老人的教育模式:我可以不听你们的,你们并不能把我怎么样。而且越是劝阻,等于越是理他,孩子反倒是越想引人注意。当他不再被关注时,忽然意识到“冷遇”时,也停止了自己的行为。这就是“忽视”的力量。 本文来自如斯
“忽视”的方法,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?比如孩子在家无理取闹,不合理要求被拒绝而哭闹,喜欢说脏话,吐口水,人来疯,等等,有些是不良习惯,有些是想引起你注意,父母只要明白一点:我不想让这个行为延续下去,那就不强化它。而“忽视”的方法,就是一种不强化。 copyright UWA
经验分享 本文来自如斯
家长:看了这个故事,我也深有体会。我的侄女一周岁还没到,见到人喜欢把舌头伸得老长。她妈妈老是想去纠正她,然后总是叫她不要伸或是用手去捏,希望她疼了就不再伸。可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这些。她以为她伸舌头别人就会注意她,你越是捏她,她越是想伸。后来,我就跟她妈妈说,她伸的时候,你都不要管她。过几天就好了。果然,过几天这孩子就已经把吐舌头的事情给忘了! asthis.net
家庭教育指导师:对孩子忽视和冷处理,尤其对于一些较小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办法。给他们讲道理,他们不一定能听懂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都是要引起大人们的注意,或者孩子想随心所欲地疯玩。记得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,儿子就在沙发上跳来跳去,你越说他越来劲,后来索性我们都不理他,没人关心他,他一会就自然不跳了。这招对于现在10多岁的他也当管用。他也有不讲理的时候,这时我就不理他,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,否则得话根本和他没道理可讲,只能破坏亲子关系。 UWA
心理咨询师说:孩子捣乱往往是迎得关注的表现,忽视才能不延续、不强化,让孩子用理性的方法去表达自己。 UWA